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阿拉善KTV招聘网 > 阿拉善热点资讯 > 阿拉善学习/知识 >  地方纸币南宋还发行几种限地区行用的地方纸币除了流通时间长影响

地方纸币南宋还发行几种限地区行用的地方纸币除了流通时间长影响

2022-11-09 21:25:29 发布 浏览 429 次

地方纸币南宋还发行几种限地区行用的地方纸币,除了流通时间长影响大的四川钱引外(简称川引),还有:“河池银会子”,绍兴七年()川陕宣抚副使吴阶在河池发行,有两种,一钱者万纸,四纸折合钱引一贯。半钱者一万纸,以后每两年印发万纸,共折合川引万缗;“铁钱会子”,隆兴元年()始在兴元府发行,限在兴元府金洋州用,分、、文三等,每二年印发万缗。以上两项,均抵军用,不久均大贬值;“两淮交子”,简称淮交,孝宗乾道年间(~)在淮东淮西地区发行,分、、、一贯四等,年印万缗,限两淮专用;“湖广会子”,简称湖会,印造至一贯会子,在湖广地区印发专用。以上几种地方性纸币,都是由朝廷规定在该地区发行并限当地使用。

两宋的金银币及其他货币

两宋金银的使用比唐代有所发展。主要用于租赋、赏赐、进奉、贮备财富、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等项。其中黄金被视为珍稀宝品,其最重要用途则是被用来保值,以对付两宋不断贬值的纸币流通。此外,在布施斋僧、贿赂请托、债权债务、馈赠、估值、计价、赎罪、岁计、交换珍贵物品等方面也使用,但黄金极少在日常交易往来中作为流通手段行使。白银的用途已超过黄金,这在《宋史》、《续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和诗词评话小说中有大量记载。首先,在白银产量上逐渐增多。北宋英宗治平年间(~)岁得银两,产银坑冶处。神宗元丰元年()为两,南宋孝宗乾道年间(~)达两。在仁宗初期已官定收税用银,使银成为法定货币,与铜铁钱平行流通。政府的收支也多用银。如对强邻每年进贡多达数十万两,国内外的市场交易和人际关系中用银的情况很多。白银在使用中多铸成锭,形同砝码。还铸成许多金银钱,官铸私铸都有,不仅政府用,民间也常用。如徽宗私自到市上游览,用金钱买零食。又如《宣和遗事》中记载,北宋徽钦末年,金兵攻破汴京时,在皇宫内抢得金钱贯和银钱贯,由此可见一斑。两宋以来,关于金银的活动有大量文字记载,内容丰富多彩。近年来出土的大量文物也可证实。

由于两宋的通货膨胀情况愈演愈烈,金价银价的涨势很猛,金银铜的比价也发生很大变化。金与钱的比价,南宋前期已相差悬殊,晚期相差则是天文数字。银与钱的比价,北宋前期银一文换钱六七百文,南宋初期银一文约换钱二三千文,晚期高达数十万文。金银比价在宋初还维持过去,唐代为一比六点二五,北宋末及南宋初已到一比十三四,以后变化更大,南宋末随供需双方情况自定。总之,两宋的政治经济状况,尤其是纸币钱币的混乱,对金银的需要殷切。在人们心目中,金银尤其是黄金,不仅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在精神上更是高贵的代称。

两宋的信用和信用货币、信用流通工具是比较发达的。由于国内外商品交换频繁,汇兑和兑换的需要更多。官营便钱务经营便换(即汇兑),许商民在京师向左藏库付款,到各州兑取。天禧五年()汇款金额达两百八九十万贯。后来纸币兴起,此项官营汇兑业务衰落,民间却更为发达。金银铺或银铺(又叫金银交引铺或金银交易铺)兴起,遍及南北商业城市,交易往来数字很大,并兼营存放款,取代了由唐代传下来的柜坊;经营打造、转运、保管和买卖金银及其制品器饰等物。它的兑换对象还包括黄金、银锭和铜铁钱。有时还奉令收兑坏钞和办理倒钞事项。这些金银铺所开出的票据,在一定时间、地区和一定范围内也流通转让,有如飞钱。当然,这些金银铺都是由王公大臣、地方官吏和富豪巨商经营的。这些权贵富商们,还热衷于高利贷信用。这种高利贷,有贷息钱、出子本钱、称贷、出举、赊放等等名目,利息极高,政府多次明令年息金为本金一倍为限,实际上高达许多倍。官府也出钱放债,收息钱以供官府开支,一般官债收息比商办稍低。王安石变法中就有青苗法,其目的是打击高利贷者和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一年分夏科、秋科两次出借,年息四分,性质仍是高利贷,但比商办高利贷的剥削程度低,遭到官僚豪绅们反对。到北宋末,反被权奸们利用去盘剥人民。宋代的商业信用也很发达。实质上,在两宋时期,商业信用也是高利贷资本的另一种运动形式,是商人们在出售商品时,以延期支付形式,经双方协议而提供的信用。当时,在一些商业城市,如扬州、杭州、成都、江陵、福州等等,商贾贩卖,例无现钱,买卖双方订立有期限、利息等文字的凭据,有保人,一般为隔年清偿。这种做法,特别在一些大的商业城市之间或一些经营专业产品地区之间,很盛行。朝廷曾下令商品买卖一律付现款,行不通。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规定条件较宽,是政府提供的商业信用。在两宋年间,商业信用等所形成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不断地向官僚士大夫流去,不断同权贵官僚封建势力相结合,从而逐步形成官僚、地主、豪商高利贷者的三位一体,对封建经济产生深刻影响。

折阅与称提

在两宋文献资料中常见两个习用的货币术语。一是折阅,即指货币贬值,通货不稳定,货币出了问题。二是称提,就是整顿治理货币发行流通中出现的不正常状况。这是宋代在钱钞方面通用的两个术语。明清以后很少使用。

两宋王朝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最根本的一条是政治腐败,朝廷昏庸奢靡,官吏结党营私,权奸误国,以有限的农业手工业生产,供无穷无尽的挥霍浪费,故财政收支差距迅速扩大,政府不得不长期实施通货膨胀政策,靠发钞过日子。其次,对几家强邻年年进贡,负担沉重,加深财政困难。再次,货币政策制度混乱不堪,有令不行,有法不依,言而无信,自坏其法。措施上也是漏洞百出,随心所欲,各搞一套,互相矛盾。具体表现是:白银、铜钱、铁钱和纸钞并行,互相干扰,矛盾百出,常常引发市场混乱。其中纸币发行种类变化过多过滥,完全是财政性发行,无保证,无限额,任意乱发,强迫行使,更不守信用,多次赖帐。铜铁钱并用,铁钱驱逐铜钱,公私恶钱越禁越多。到南宋晚期,不仅铜钱绝迹,铁钱也被纸钞驱逐,加剧通货混乱。而且,政出多门,措施乖谬,人为地设置种种障碍。

宋代钱币贬值主要表现在铁钱、夹锡钱、大钱(折三、当五、当十及当百)、恶钱、私铸和私镕等六个方面,北宋货币的主要问题是铁钱等折阅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南宋的通货膨胀主要表现在纸币泛滥和币制混乱上。为此,朝野提出多种称提对策,即整治通货膨胀的措施,这些对策可概括为四大类。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