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本来是商的众多诸侯国之一,但却能打败商朝,得到了天下。究其原因,就在于周的国君古公亶父、公刘、文王都重视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并且施行仁政,从而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打败了腐朽的商朝。道德修养的提高要不间断地坚持,并且世世代代始终如一。周能够从一个诸侯国发展到得到整个天下,所依靠的就是这种从不间断、自强不息地提高道德修养的传统。正因如此,它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打败商朝。由此可见,不管对个人还是对国家,提高道德修养都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影响也是巨大的。
读史致用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汉桓帝时徐州(今河南许昌)人。有一次,荀巨伯的一位远方朋友病重,于是他千里迢迢跑去探望。到了那儿不久,正好遇上外族的敌人要来攻打这个城。于是朋友劝荀巨伯先行离开,说:“我快要死了,你还是早点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吧,免得受到连累。”荀巨伯不同意,对朋友说:“我千里迢迢来看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这种败坏道义来苟且偷生的事情,难道是我荀巨伯能做得出来的吗?我绝不会因为危险而置朋友于不顾的。”荀巨伯没有离开,坚持陪在朋友身边。后来郡城被攻陷了,敌人进了城之后,发现城里的百姓都逃走了,只有荀巨伯还留在城内。他们觉得很奇怪,就问他:“我们的大军进城之前,整个郡的人都逃走了。你是什么人,居然敢独自留下来?”荀巨伯回答说:“我的朋友生了重病,我不能丢下他,如果你们要杀他,我愿意用性命来换。”外族的敌人听了之后大受感动,互相议论纷纷,都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竟然侵犯了这个有道义的地方,真是不应该啊!”于是就撤军了,整座城市也因此免于兵祸,得以保全。
点 评
大学之道的道义就是人不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而且品德高尚的人要以榜样的力量去感化别人,进而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这种感化不是空喊口号、华而不实,而是要身体力行,通过个人的明德去照亮众人,使众人不令而行,这也就是“亲民”之意。如故事中的荀巨伯不肯败坏道义来换取生存的机会,正是这种舍生取义的崇高品德,使得外族敌寇大受感动,自愧不如,因此挽救了整个郡城。
读史致用
与善人居
此则故事记载在《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