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六言句构成对称形式但又不能全相匹配;这是运用“奇偶相生
这三个六言句,构成对称形式,但又不能全相匹配;这是运用“奇偶相生”的特殊情调,和谐中见凄婉。三句纯是描写自然景物,宛然一幅深秋图画。“夕阳西下”四字即景生情,结以“断肠人在天涯”;那末,上面最美丽的秋光,恰好都是天涯客子的伤心资料。马致远这寥寥二十八字,确是十分超妙。这与本曲的谐婉音节,尤其是每句句脚的平仄声配搭得十分恰当,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的。周德清却只赞美“‘瘦马’二字去上,极妙”,还是太浅看它了。
例六,《双调沉醉东风》:
黄芦岸白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白朴《渔父》
它的平仄如下: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这里除两个五言偶句和“傲杀人间万户侯”七言一句是一般顺下句式外,其余都是上三、下四的七言句,多取逆势,适宜于表达风流潇洒的思想感情。周德清说:“妙在‘杨’字属阳,以起其音,取务头;‘杀’字上声,以转其音;至下‘户’字去声,以承其音,紧在此一句,承上接下。末句收之。‘刎颈’二字,若得上去声,尤妙;‘万’字若得上声,更好。”“杨”字上面是一个以入作去的“绿”字,下面紧接着一个阴平的“堤”字,所以中间最宜配搭一个阳平的“杨”字。明人王骥德在《论阴阳》篇中讲到过:“大略阴字宜搭上声,阳字宜搭去声。”(《曲律》卷二)这正好证明周德清“妙在‘杨’字属阳”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杀”字以入作上,恰好和上面的“傲”字连成去上,非常适合。结尾的“钓叟”两字,也是用的去上;只可惜“刎颈”两上,“万户”两去,确也要算是美中不足了。
在南曲中,对阴阳、上去的适当安排,也和北曲一样的重视。高则诚的《琵琶记》,是南曲最早而又最流行的剧本。它对阴阳、上去的运用,在声乐家实际演唱起来,还是有的准确,有的不准确。王骥德曾经举过一些例子,说明它的得失所在:
例一,《南浦嘱别》一出中《尾犯序》的几句唱词: